据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,全县2009年度初中在校生总数为63434人,留守生就有29339人,约占46.3%;小学在校生84146人,留守生为36581人,约占43.5%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2号文件精神,进一步了解我县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情况,为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,我委于今年3—4月间开展了留守儿童调研工作,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关于当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
本次调研活动,共深入到白茆、昆山、石涧、开城4个乡镇(占全县乡镇总数的17.4%),4所初中(占全县初中总数7%),4个行政村,4所小学,召开8次座谈会,4个乡镇中心校校长、4个行政村支部书记、12名中小学校负责人、22名教师和28名学生家长监护人代表参加了座谈会。调研活动开始之前,县关工委下发了《关于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现状调查的通知》,设计了《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》。通过实际了解,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大体分布是:圩区约占51%左右;丘陵地区约占64%左右;山区约占70%左右;企业多的地方约占35%左右。可以说哪里有青少年,哪里就有留守儿童,遍布城乡。在调查中,我委还印制了“调查问卷”200多份,发到4所初中24个班级,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。统计结果是:父母外出务工,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占62.7%,和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的占19.4%,单独生活和寄宿占17.9%;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占11.2%,中等偏下的占30.4%,较差的占58.4%;和监护人容易产生矛盾的占47%,几乎不产生矛盾的占53%;平时有矛盾时,吵架占5.9%,闷声不吭占52.9%,向父母诉苦占7.4%,采取某种行为发泄占33.8%;平时有零花钱的占89.7%,没有零花钱的占10.3%;平均每周与父母联系一次的占54%,不定期联系的占40.1%,不经常联系的占5.9%;外出打工父母半年以下回来一次的占47%,半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53%;平常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占79%,没有困难的占21%;遇到苦难时,求助老师的占10.6%,求助同学的占31.8%,求助亲戚的占24.6%,自己解决的占33%;如果因为一点小事被批评,63%的承认错误,放在心里占37.8%,当面顶撞的占3.2%;在学校里朋友比较多的占86.3%,很少有朋友的占13.7%;平常做家务的占38.2%,偶尔做的占48%,不做的占10.8%;觉得身边的人关心自己的占74%,觉得很少关心或者不关系的占26%;父母不在身边,觉得性格变了的占59%,觉得没变的占41%;觉得学校和社会给自己的关心很多的占46%,很少关心或者不关心的占54%;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应该是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占84%,思念父母的占98.6%;有心事选择向家人诉说的占34%,告诉父母的占5.9%,向同学诉说占26.9%,写日记占33.2%等等。留守儿童队伍庞大,问题较多,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:
1、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。留守儿童普遍感觉亲情缺失,很多人产生性格内向孤僻、心理障碍、盲目反抗或者逆反心理,严重影响了少儿心理健康的成长。六店小学留守学生监护人代表说:“我在家带11岁和9岁的两个孙子,他们做作业不让我看,平时也不和我说话,整天闷闷不乐,有时还莫名奇妙流眼泪”。开城镇中心校钱校长反映:“留守生往往表现出悲观消极情绪,为一两句话吵嘴打架很正常,有的动不动就有轻生的念头,心理亚健康状态严重”。
2、学习成绩普遍较差。据石涧初中抽样调查提供的成绩统计表显示,各班级倒数后10名的同学,90%以上的都是留守生;中等偏下的65%以上是留守生;只有少数留守生成绩良好,冒尖的只是极个别现象。留守儿童多数人学习劲头不足,主动性较差。老师反映:“他们上课喜欢做动作,影响他人,不安心学习,有混日子的势头”。
3、良好的行为习惯缺失。打工父母感到对孩子关爱太少,心存愧疚,往往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,致使大多留守儿童良好的养成教育缺失,导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,行为习惯偏差。在家顶撞长辈,我行我素;在学校不遵守纪律,打架闹事等等,逃学、厌学现象明显。旭光初中707班刘勇老师反映:“有少数留守生发生打爷爷奶奶的严重行为。平时自私冷漠,不讲诚信,骂老师常有,打老师也有发生。对父母汇报学习情况是报喜不报忧,撒谎瞒骗。常常与同学比吃、比穿、比势子,就是不比学习”。这种现象初中多于小学。
4、人身安全隐患突出。一是交通安全。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校车,留守生上学放学只能靠自行车、农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代步,特别是无牌无照的黑车载客营运,安全问题无法保障。开城镇都督村支部书记孙永华说:“我们这里山路颠簸,农用车载校生多次发生学生从车上掉下来,驾驶员都不知道”。二是网络安全。留守儿童因缺乏有效的监护、监督,未成年人“上网”事件时有发生,网络不良信息对其影响和毒害严重,不仅使一些孩子成绩直线下降,甚至诱发违法犯罪。三是食品安全。校园附近的零食店、摊点绝大部分是无证经营,所卖食品大多数属“三无”产品,有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。四是防溺水安全。夏天炎热,正值暑假,留守儿童几乎处于失控状态,他们常结伴玩水,躲避监护人去游泳,造成溺水事故。五是校园治安。当前,针对在校学生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,校园治安状况十分严峻。所有这些,都给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。
围绕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,县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。根据县委今年8号文件要求,县关工委在赫店镇召开了“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座谈会”,与会人员参观学习了赫店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。教育局、县妇联、团县委等有关部门,都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。从调查情况看,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一是普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。通过登记造册,掌握了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。二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。绝大多数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电话,印制亲情联系卡片,免费提供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联系。三是条件较好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,电脑、图书、体育器材应有尽有。四是学校利用晨会,校训日,加强正面教育引导。五是利用团支部、少先队开展活动,丰富留守儿童业余文化生活。六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,通报孩子在校情况,加强了对家长的培训。七是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心里咨询室,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。八是一些学校采取“手拉手”,“大带小”,“老师、学生结帮扶关爱”等措施,建立了留守儿童帮困机制,部少教师受家长之托,承担了临时监护人。九是多数学校进行封闭管理,提高了留守儿童的安全系数。十是各校实行老师定期家访、慰问制度,配合家长进行日常教育,使留守儿童始终感觉到有人在监护他们,有人在爱他们,消除孤独感。各级关工委组织积极配合学校,做好留守儿童工作。2009年通过社会捐资共达57.4万元,关爱留守儿童3.3万多人,81名“五老”人员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,防止留守儿童沉迷网络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二、关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
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的产生,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主要是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方面的原因。
1、家庭方面:一是由于父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,很多人忙于外出挣钱,平时对子女疏于管教;二是隔代教